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。近年来,东安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注重发挥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杠杆作用,因地制宜培育扶持特色产业,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增长,带动农民致富增收,助力推进乡村振兴。

  创新发展理念,优化乡村产业布局。充分发挥镇域经济联城联村作用,加强扶持村在劳动力、土地、产业、品牌等方面联动与合作,突出抓好项目方案制定、产业规划提升、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,以区域化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。

  芦洪市镇采用“飞地”抱团发展模式,指导赵家井村在镇内6个村新建6个育秧大棚,以单个大棚7000元/年的价格出租每年可为赵家井村集体增收约4.2万元,全镇形成了水稻种植为主导、烤烟种植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。

  白牙市镇、端桥铺镇、井头圩镇、鹿马桥镇等指导扶持村利用资金,新建育秧大棚、购买农机设备等,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村级集体持续稳定增收。南桥镇兰头村建设生物燃料颗粒加工厂,产品就近销售给其他乡镇烤烟烘烤、稻谷烘干机等,形成区域内产业联动效应,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。对一些本地资源较少、区位条件较差的村,引导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,打破行政区域界限,采取村村抱团发展,实现不同村之间资源共享、利益共有、共同富裕。

  花桥镇引进肉牛养殖项目,在陈樟村建设养殖基地,又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将苏门村扶持资金投入到陈樟牧业,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6万元,既减少了村级负债,又促使两村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。

  做实驻村帮扶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。把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部门联村驻村帮村的重要内容,发挥驻村和工作队“尖刀班”作用,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尽其所能在规划、人才、资金、信息、项目等方面予以帮助。

  舜管局塘家村用足扶持资金,由党支部牵头,与驻村干部结合实际,动员组织群众对“撂荒田”统一流转、统一整理,再用于种植优质水稻,打造“高山梯田香米”品牌,塘家香米从每斤2元涨到了每斤10元,且供不应求,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双增加。在驻村干部指导下,村里开展人居环境评比,农家乐环境美了,老百姓家门口更干净了,昔日的“撂荒地”成为乡村旅游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
  大盛镇易江村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,利用本村丰富的水资源建设自来水厂,既解决村里群众及周边学校生活用水问题,又能长期稳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。花桥镇青塘村驻村工作队指导村支“两委”准确把握新形势下“三农”工作新要求,以青塘村传统土特产为依托,建设完成一座600平方米,年生产腊肉1.5万斤,猪血丸20万个的青塘村农副产品加工厂,将传统的猪血丸子打造成“网红年货”。

  注重因地制宜,盘活闲置资源资产。调动村(社区)党组织主观能动性,立足本地资源资产和农业特色优势,借助扶持资金,通过村集体入股、联营、委托经营、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招引企业入驻,共同参与发展高效农业、特色种养业、乡村旅游及手工制造业等项目。

  鹿马桥镇水溪村闲置房屋建筑较多,该村村“两委”因地制宜对老旧学校、礼堂等房屋装修翻新,引进欧丹雅服饰制造有限公司,采取入股分红、“村企合作”运营模式实现稳健双赢,并安排100多名群众就地转移就业。

  大庙口镇新溪村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实施“党支部+村集体+农户”发展模式,由党支部引进、整合资源,村集体负责组织实施,农户采取资金、土地资源或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参与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村内“溪水以南 花镜花海”景区流转土地1500余亩,建成四季花海区、高空玻璃水漂、儿童拓展游乐场等景观区域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。

  南桥镇荆塘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引用镇内双江水库优质水源,改建原有桶装水加工厂,月销量可达1万多桶,每年盈余15万元左右,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。

 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、更改或建立镜像!

  常年法律顾问:湖南(人和人)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 湘ICP备14019368号-1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164号

  今日永州讯(通讯员 周钦耀 黄德军 唐道勇)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。近年来,东安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注重发挥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杠杆作用,因地制宜培育扶持特色产业,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增长,带动农民致富增收,助力推进乡村振兴。

  创新发展理念,优化乡村产业布局。充分发挥镇域经济联城联村作用,加强扶持村在劳动力、土地、产业、品牌等方面联动与合作,突出抓好项目方案制定、产业规划提升、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,以区域化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。

  芦洪市镇采用“飞地”抱团发展模式,指导赵家井村在镇内6个村新建6个育秧大棚,以单个大棚7000元/年的价格出租每年可为赵家井村集体增收约4.2万元,全镇形成了水稻种植为主导、烤烟种植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。

  白牙市镇、端桥铺镇、井头圩镇、鹿马桥镇等指导扶持村利用资金,新建育秧大棚、购买农机设备等,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村级集体持续稳定增收。南桥镇兰头村建设生物燃料颗粒加工厂,产品就近销售给其他乡镇烤烟烘烤、稻谷烘干机等,形成区域内产业联动效应,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。对一些本地资源较少、区位条件较差的村,引导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,打破行政区域界限,采取村村抱团发展,实现不同村之间资源共享、利益共有、共同富裕。

  花桥镇引进肉牛养殖项目,在陈樟村建设养殖基地,又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将苏门村扶持资金投入到陈樟牧业,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可达6万元,既减少了村级负债,又促使两村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。

  做实驻村帮扶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。把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部门联村驻村帮村的重要内容,发挥驻村和工作队“尖刀班”作用,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尽其所能在规划、人才、资金、信息、项目等方面予以帮助。

  舜管局塘家村用足扶持资金,由党支部牵头,与驻村干部结合实际,动员组织群众对“撂荒田”统一流转、统一整理,再用于种植优质水稻,打造“高山梯田香米”品牌,塘家香米从每斤2元涨到了每斤10元,且供不应求,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双增加。在驻村干部指导下,村里开展人居环境评比,农家乐环境美了,老百姓家门口更干净了,昔日的“撂荒地”成为乡村旅游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
  大盛镇易江村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,利用本村丰富的水资源建设自来水厂,既解决村里群众及周边学校生活用水问题,又能长期稳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。花桥镇青塘村驻村工作队指导村支“两委”准确把握新形势下“三农”工作新要求,以青塘村传统土特产为依托,建设完成一座600平方米,年生产腊肉1.5万斤,猪血丸20万个的青塘村农副产品加工厂,将传统的猪血丸子打造成“网红年货”。

  注重因地制宜,盘活闲置资源资产。调动村(社区)党组织主观能动性,立足本地资源资产和农业特色优势,借助扶持资金,通过村集体入股、联营、委托经营、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招引企业入驻,共同参与发展高效农业、特色种养业、乡村旅游及手工制造业等项目。

  鹿马桥镇水溪村闲置房屋建筑较多,该村村“两委”因地制宜对老旧学校、礼堂等房屋装修翻新,引进欧丹雅服饰制造有限公司,采取入股分红、“村企合作”运营模式实现稳健双赢,并安排100多名群众就地转移就业。

  大庙口镇新溪村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实施“党支部+村集体+农户”发展模式,由党支部引进、整合资源,村集体负责组织实施,农户采取资金、土地资源或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参与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村内“溪水以南 花镜花海”景区流转土地1500余亩,建成四季花海区、高空玻璃水漂、儿童拓展游乐场等景观区域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。

  南桥镇荆塘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引用镇内双江水库优质水源,改建原有桶装水加工厂,月销量可达1万多桶,每年盈余15万元左右,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。